在《说唐》这部作品中,有一群传奇人物被称为“十八条好汉”。这些好汉个个威震天下、英勇非凡,但其中的部分人物在后来的评书版本中被塑造得远不如原著中的光辉形象。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十八位英雄:
第一位: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位: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位: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位: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位:南阳侯伍云召;
第六位:双镗无敌伍天锡;
第七位:神枪少保罗成;
展开剩余82%第八位:靠山王杨林;
第九位: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位: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十一位:八马将军新文礼;
第十二位:不详;
第十三位:不详;
第十四位:不详;
第十五位:不详;
第十六位:兵马大元帅秦琼;
第十七位:不详;
第十八位:赤发灵官单雄信。
至于为何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位英雄未被明确指出,这在《说唐》原著中并未具体交代。根据一些猜测,第十二位可能是平南王韩擒虎,第十三位或许是昌平王邱瑞,第十四位有可能是铁锤大将梁师泰,第十五位则是红袍大帅杨义臣,第十七位可能是皂袍大将尉迟恭。当然,这些仅仅是推测,并无确凿证据。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十八条好汉的名单中没有如孟贲、罗士信、定彦平等人的身影?这是因为这些角色并非《说唐》原著中的人物,而是评书《兴唐传》或《隋唐演义》中的新添加角色。
今天,我们关注的话题并非这些英雄的身份,而是“原著中的好汉们到底谁在评书中被黑得最惨”。为什么说《说唐》是原著呢?因为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人的事迹最早便出现在《说唐》,而评书《兴唐传》和《隋唐演义》则是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因此,原著《说唐》才是最具权威性的版本。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几位在《兴唐传》和《隋唐演义》中被描绘得极为“惨淡”的英雄。
在《说唐》原著中,李元霸绝对是无敌的超级英雄。他天赋异禀,力大无穷,传说他双臂一挥,便能爆发出四象之力。无论是搓石成粉,还是捻铁如泥,他的力量可以轻松碾压一切敌人。骑乘着追风万里云,手持重达八百斤的铁锤,他在战场上如横扫一切,简直是无敌存在!
然而,在《兴唐传》中,这样一位盖世英豪居然被罗成击败了!在那个版本中,竟然有一段描写罗成用枪扎李元霸,这让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在《说唐》里,罗成根本就无法承受李元霸的一击。在四明山之战中,李元霸单骑双锤,纵横四方,横扫百万大军,简直像是携带着核武器一般!但在《兴唐传》里,他竟被罗成打败了,简直是对原著的极大不尊重。
更离奇的是,在《兴唐传》中,李元霸甚至死于鱼俱罗之手,竟然因为替宇文成都复仇,使用了拖刀计将李元霸斩杀。而在《说唐》原著中,李元霸的死则是由于他愤怒抛锤、天命将其收走,完全不同的结局,让人难以理解。
在《隋唐演义》中,虽然李元霸没有像在《兴唐传》里那样被“黑”得如此惨,但他的战斗力仍然被大幅削弱。例如,宇文成都在与李元霸的对战中,竟能持续六十多个回合,直到最终被李元霸打死。而在《说唐》里,两人交手不过三合,宇文成都就已被李元霸撕成两半,完全是天壤之别。
裴元庆,在《说唐》里无疑是最强的猛将之一,堪称“银锤太保”。除去李元霸与宇文成都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敌人能与他匹敌。然而在《兴唐传》里,裴元庆居然败给了秦琼——只因秦琼使出了一招“撒手锏”就将裴元庆打得马下倒地。大家可以想象,《说唐》里的裴元庆,根本就不会在秦琼面前显得这么弱小。在《说唐》原著中,裴元庆几乎可以轻松击败任何敌人,甚至在瓦岗山大战时,他不费吹灰之力便打败了史大奈、单雄信等人。秦琼的一招“撒手锏”根本无法撼动裴元庆的地位。
在《说唐后传》里,裴元庆的形象更是被搞得惨不忍睹,居然被一个猩猩胆给杀了。猩猩胆在整个《说唐》世界中算不上强大角色,但在《兴唐传》中却有一场不堪的“剧情”让裴元庆陨命。其实,在《说唐》原著中,裴元庆的死因是中了八马将军新文礼的计,误入火雷阵而被烧死,这样的死法显然更具悲壮感。
伍云召在《说唐》里是第五条好汉,凭借丈八蛇矛枪在战场上称霸一方。他的英勇无敌,连宇文成都也需要经过二十多回合才可能战胜他。然而,在《兴唐传》中,伍云召却被一个不起眼的刘黑闼击败,甚至死在了刘黑闼手中,令人感到无比气愤。
杨林是《说唐》中的第八条好汉,他与罗成的交手,曾在数十回合内旗鼓相当,最后罗成通过回马枪获胜。可是,在《兴唐传》里,两人交手不到十回合,杨林就败下阵来。更过分的是,在《隋唐演义》中,这场战斗的描写更加离谱,杨林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完全被罗成碾压。这样的改变,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这些被“黑”得最惨的好汉,体现了后来的评书作品在英雄塑造上的偏差。原著中的英雄之气、英勇无敌,经过改编后却在某些版本中完全丧失了威风,令人唏嘘不已。
发布于:天津市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