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这件大事,就在拜登任期内就发生了,只是各种各样的尽职调查以及共和党在议会的不断质疑,所以拜登没有在2025年1月20日(任期届满之日)以前完成或者结束这个交易。 美国钢铁公司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曾经“象征着美国工业实力”,一直在为美国的桥梁、建筑以及美国海军舰队提供各类钢铁——坦率地说,美国钢铁公司在美国20世纪工业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美国工业的传统支柱之一。
如果不相信,可以看一下它的光辉历史:美国钢铁公司是制造摩天大楼的结构钢的中心,是制造各类船舶甲板的中心,是让美国海军舰队变强大的中心,此外,它还为那些著名的建筑,比如世界贸易中心、帝国大厦等等美国标志性建筑提供钢材。 只不过最近10年来,美国钢铁公司不要说跟我们的钢铁竞争,就是北美的加拿大、亚洲的日本和韩国钢铁,在成本与性能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钢铁, 结果只能有一个:巨额且持续地亏损,钢铁产量和股票市值都远远落后于其他美国同类公司,所以才不得不宣布出售。
日本制铁公司2024年宣布计划收购有120多年历史的美国钢铁公司,原计划是把它变成全资子公司,对于这项交易以及美国钢铁公司的归宿(变成全资子公司),股东们大部分都是乐意的,因为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东以超过98%的多数赞成批准了收购计划。 唯一的难点就是美国政府,尤其是“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特朗普,出生于1946年且一直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特朗普,当然对美国钢铁公司非常了解,知道这是一家具有“特殊意义”的公司。
所以2025年2月,即特朗普重返白宫的第二个月,日本首相石破茂为了关税的事情提前到白宫拜访特朗普,其中三个条件中就包括了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石破茂的原话是,尊重美国现行的商业法规,不会特意谋求全次或者控股。 这意思就是,能买就买,如果不让买,这次交易就算了,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日本确实不用着急,一直想撮合交易的是美国钢铁公司的几位大股东们。
在2025年1-5月,特朗普也是不松口的,他认为这次交易不好,有违美国的形象——然而商人的逻辑最终还是会放在能不能从这次交易中“占到便宜”,因此,人们意料之中的转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当地时间2025年6月14日,日本制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联合宣布,特朗普已经正式签署了一份行政令,有条件地放行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那么到底是什么条件呢?
第一条,根据这份总统行政令,特朗普认同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能够充分减轻,所以才会放行。 第二条,特朗普依旧抓住一切机会挖苦自己的前任(拜登),他认为自己的这份行政令是对美国前总统拜登阻止日本制铁收购美钢的行政令进行的必要修正,不是要阻止甚至取消交易。 第三条,日本制铁与美钢两家公司必须与美国政府签署国家安全协定,并且承诺遵守协定——特朗普当然不会天真到只相信纸面协定,他更相信现金和股份。
所以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在公告中明确满足了特朗普的要求,即日本制铁将于2028年前投资约110亿美元,而美国政府则可获得对企业重要事项行使否决权的“黄金股”——股价多少钱呢?目前只是预估,按照提交给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及总统的交易方案,里面提到包括原先每股55美元的全现金收购价。 另一个原因,特朗普没说——那是因为实在说不出口:要想缩短美国钢铁业、造船业等大型制造业的复兴,只能依靠日本等所谓的友好(盟友)国家。
80多年前,美国造船业一飞冲天,无数美国制造的巨轮穿梭于各个大洋之上,尽显其强大的造船业实力,可如今美国造船业的现实却给了“美国制造”以及“再次伟大”沉重一击。 反观我们的造船业,简直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截至2025年6月,我们的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主导地位,三大核心指标(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位列世界第一。 如果以载重吨计,2024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近56%、约74%和约63%;而2025年1-4月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三项指标占比分别为近50%、近68%和约64%——排名全球第二和第三的日本、韩国,两者加起来的总和,也比不上我们。
至于美国的造船业,就像等待退休的老人一样,仅有的5家造船厂只能将有限的资源和工人集中用于满足美国海军的建造及难修业务,所以特朗普也只能用“想当年”来自嘲了。 这倒也不假,80多年前的美国,超级大型造船厂超过60家,中小型配套船厂200多家,尤其是二战期间,美国造船速度大幅提高,可以做到“每天都能有一艘巨轮下水”。
为了美国制造业、钢铁业、造船业摆脱对东方的依赖,如果全靠美国自己,运气好的话需要20年,也许30年,也许更久。 如果能利用到日本、韩国呢?既能带来资金,盘活就要倒闭的钢铁厂、造船厂(未来大概率会有);也能让美国从中赚一票,而且还有“黄金股”这样的话语权和决定权,这笔账特朗普当然会算。
驰盈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